能源转型中的中欧合作——挑战和机遇 | 凯辉论坛
July 26, 2024
全球
近日,凯辉基金在上海举办年度Cathay China Forum/凯辉中国论坛,以“顺逆之下的再全球化”为主题,聚焦于全球化的当前状态与未来走向,探索全球化进程中的深刻变化以及如何在这个不断演进的世界中迎接挑战、抓住机遇。
接下来我们将推出系列文章,与您分享论坛期间的观点与洞见。下文整理自道达尔能源中国区主席俞永坚的演讲——《能源转型中的中欧合作——挑战和机遇》。
俞永坚表示,全球能源转型面临能源需求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但也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遇。中欧之间的能源合作,对建设可持续的未来意义重大,也和道达尔能源的净零战略高度契合。随着中欧能源合作的不断深化,道达尔能源与中国伙伴的合作也不断加深 —— 从中国本土发展到全球市场,也从传统行业发展到新能源领域。
此外,俞永坚也提及道达尔能源近期与凯辉之间的合作,我们共同期待这些立足于中国、开发于中国的创新项目,成果能够惠及全世界。
| 演讲者
俞永坚, 道达尔能源中国区主席
能源转型的双重挑战
今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关注能源转型,但能源转型不是简单地抛弃化石能源。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即使现在的新能源发展很快,也仅仅能满足新增部分的能源需求。按照预测,2024年将新增140GW 的风电和光电的装机量,53GW 的煤电的装机量,2025年将新增258GW 的风电和光电的装机量,57GW 的煤电的装机量。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的脚步并没有放缓。
以上背景构成了全球能源行业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应对气候变化。
能源转型带来的机遇
能源转型的艰巨任务在于,要从现有的能源体系,有序过渡到一个由低碳能源占主导的能源体系。在此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能源转型也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机遇。
负责任地推进能源转型关乎全人类的福祉。中国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以及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着“十四五” 规划的实施,这一宏大目标正在化为具体的行动 —— 中国对电力行业的投资将达1.9万亿美元,达到亚太地区总量的58%; 预计2050 年风电和太阳能的装机容量将达到1868GW, 是2023年的2.3倍。在中国能源转型的过程中, 伴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不但涉及风电和光电的直接投资,还将推动储能和绿电产业链的进一步深化,如氢、绿氨气、绿甲醇等。
道达尔能源的转型战略
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能源企业,道达尔能源希望开展可持续的商业实践,履行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我们选择了一条平衡的转型之路。公司在2021年更名为 “道达尔能源” ,致力于和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我们将油气业务和综合电力业务作为转型的两大支柱,朝着多元化能源公司的目标迈进:
一方面,公司仍然维持当前能源体系下的供给能力,重点发展以天然气为代表的过渡性能源,并提升其清洁度;另一方面,我们正在建立一套差异化、可盈利的综合电力业务模式,作为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引擎。公司正在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清洁能源资产组合,通过投资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整合各类储能设施,我们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清洁电力,并在能源的生产过程中减少碳足迹,提高能源效率。
中欧之间的能源合作,对建设可持续的未来意义重大,也和道达尔能源的净零战略高度契合,这为我们公司在中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随着中欧能源合作的不断深化,我们与中国伙伴的合作也不断加深 —— 从中国本土发展到全球市场,也从传统行业发展到新能源领域。
道达尔能源在中国早在1979年, 道达尔能源就进入中国,与中国伙伴携手在中国本土,以及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乌干达、阿联酋、伊拉克、俄罗斯和巴西等全球多个地区共同开发油气项目。作为全球第三大私营液化天然气运营商,我们每年向中国供应超过500万吨液化天然气,助力中国这样的煤炭大国实现能源替代。在可再生能源电力领域,我们正在成为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深度参与者,希望凭借自身长期积累的海上和深海作业经验,促进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在太阳能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合资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今年五月,我们和凯辉基金、大家投控建立合作,计划共同在中国投资运营1.5吉瓦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资产。我们也将与其他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大型光伏和陆上风电项目。
此外,我们积极支持电动出行。2020年,道达尔能源开始将公司高质量的电动汽车充电业务引入中国,随后与中国三峡成立了电动出行合资公司,在中国打造以清洁能源供电的电动汽车服务站。
公司还在探索和推动循环经济、生物质能、氢能、CCUS 等各类清洁能源业务和技术与中国的合作。今年初,我们与中国石化开展合作,利用来自循环经济的废弃油脂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助力中国的航空业减少碳足迹。而作为中欧污染物减排技术研究(CHEERS)项目的主要参与方,我们去年在四川德阳共同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化学链燃烧中试装置,为碳捕集再利用技术的落地贡献了力量。这也是中欧合作开发清洁能源技术的典型例证。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中国是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国家之一,在新兴能源技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也希望在中国投资创新项目,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今年三月,公司与凯辉基金、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重庆两江新区产业投资基金联合建立了重庆智慧能源碳中和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用于投资中国低碳能源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我们衷心希望,这些立足于中国、开发于中国的创新项目,成果能够惠及全世界。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能源转型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不同的国家和各国的企业,和衷共济,共同应对。同时,能源转型也为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开启了无数的机遇。随着中欧之间合作的加深,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必然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打造可持续的能源未来。